到2024年,全球智能交通市場的乘客信息系統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智能交通產業的目標估值為1300億美元。
最近幾年,我國交通行業的智慧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家和地方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扶持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其中,首條“不限速高速公路”的建設就是我國在智能交通產業積極布局的標志之一。
前不久,我國首條“不限速高速公路”杭紹甬高速路迎來了好消息,項目進入建設中期,預計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通車。據了解,該項目是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智慧交通率先推進的項目。
該項目的推進對提高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有顯著作用,為國內智能交通建設提供很好的案例支撐。
政策支持,共織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
全球人口數的持續增長和智慧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道路擁擠、污染排放增加等“城市病”日趨嚴重,進一步促進了智能交通需求的爆發。與此同時,自動駕駛、AI、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智能交通系統的不斷演進。
2018年,交通運輸部發布智慧公路試點的通知,明確北京、河北、吉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廣東為九大智慧公路試點地區。
各省市地區紛紛響應國家號召,在建設和政策層面出臺具體的規定要求,大力推進智能交通的建設,編織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
其中,北京市在2019年發布政策層面的《行動計劃》,提出道路建設將融合新興信息技術、AI和車路協同等技術應用標準,提高公路建設和運營的智能化水平,從而大力推進智能交通建設。
建設層面來說,北京市在2017-2019年期間取得多次成效。2017年,北京交管部門引入AI、大數據、云技術等技術,打造新一代智慧交通管理體系;2018年,北京普通公路已經建有770套視頻設備;2019年,國內首條具備“防冰融雪”功能的北京新機場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被賦予“智慧的大腦”、支持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的京禮高速也完成交工驗收。
廣東各省市也緊隨其后,構建智能化的設施管養和交通治理體系。2019年,發布廣州市相關方案,重點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推進智慧交通建設;2020年,印發《方案》推進5G網絡覆蓋和應用示范項目包括智慧公路試點建設依托項目、運營高速公路項目等四大類。
此外,2019年年初,深圳首條智慧道路建設已有序進行;2020年,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推出相關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實現智慧公路5G網絡全線無縫覆蓋,新建或改造基站約120座。
政策強力輸血,各省市規劃落地,中國智能交通的新圖景徐徐展開。
近日,交通運輸部又發布消息,批準中國中車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包括開展綠色智能交通裝備研制及應用,要求完善實施方案細節,落實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
不難看出,各大城市紛紛在智能交通的政策上拿出最大的決心和誠意,迎陣智能交通新基建,各大企業也紛紛布局,搶占市場份額,讓智能交通時代到來變得有跡可循。
集中度低,鑄造“市場大蛋糕小”的市場格局
事實上,國內不少成熟的企業已經布局智能交通產業,佳都科技就在其中。佳都科技是國內專業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業務范圍涵蓋智慧軌道交通、智慧城市治理、智慧城市交通、企業數字化升級四大航道。
8月30日,佳都科技發布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報告。上半年佳都營收達到24億元,同比增長41.19%。報告指出,營收的增長得益于長沙地鐵智能化項目交付帶動軌道交通業務。另外,大量在手訂單進入規模交付階段,下半年業績或將持續增長。
目前來看,佳都科技正與相關企業取得合作,智能軌道交通業務方面布局更廣闊的粵港澳灣區軌道交通智能化市場,不斷發力粵港澳灣區“十四五”期間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
自2019年"交通強國"戰略被提出以來,中國智能交通的車輪轉速持續加快。此前,國家鐵路建設規劃指出,2022年前將建設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投資金額高達4741億元。
表面上,交通場景規模大、剛需,潛力無限,也吸引眾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跨界巨頭紛紛入局。然而,智能交通賽道異;馃,但暫未出現百億巨頭;正如智慧交通網數據顯示,2019年,前十強的智能交通市場占比僅26%,市場集中度較低。
不得不正視的是,智能交通在一線城市的需求存量較小,二三線城市市場體量大,但“沒錢”。
智能交通建設可以說是“燒錢”的,少則數千萬多則上億元,以致地方政府在面對這類“天文數字”時,不得不考慮財政預算,從而在智能交通建設上顯得有心無力。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交通強國、新基建、十四五等政策的不斷出臺,使智能交通這個概念廣為人知,但事實上,國內落地項目屈指可數。在市場需求還未得到完全釋放的情況下,相關企業要做大做強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總結:智能交通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在市場體量還較局限的情況下,往往有資本和技術雙優勢的企業才能有項目可做。對中小企業來說,技術賦能或為另一布局新出路。
未來,智能交通將是一個多生態圈的跨界聯動,各行業的融合將使當下的城市交通不受限于以陸路為主的載體,而是全面發展的趨勢。
|